用户名
密 码
农资网
 文 章 阅 读
 
信 息 检 索
 
中国保险投资渠道将逐步开放

更新时间:2003-8-20 14:31:15  文章来源:中国农资网 浏览次数:7209
 
 
    开放保险资金投资渠道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这是因为一方面中国保险业资金运用存在危机,急需解决投资渠道狭窄、投资方式和投资工具单一的问题。另一方面,中国的资本市场,尤其是股票市场还处于初步发展期,具有新兴市场的许多不足。扩大保险投资渠道,保险基金作为机构投资者进入股市也是资本市场发展的需要。笔者认为,中国保险投资渠道开放趋势会呈现如下特点:  


  从间接股本投资向直接股本投资过渡  


  从1999年末开始,保险公司可以买卖证券投资基金,这在《保险法》、《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没有修改之前,为保险公司提供了一个间接投资股票市场的渠道。但是保险公司不能持有基金管理公司的股份,并且可以购买的证券投资基金均为封闭式契约基金。这种投资方式为拓宽保险公司投资渠道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长期而言,这只能作为在现行法律框架下的一个过渡安排,保险公司如果能够参与设立基金管理公司或投资于开放式基金,则可以成为一个积极的投资者,使基金的投资组合能够更好地满足保险公司特定投资目标。因此,开放式基金比封闭式基金更适合保险公司投资。  


  总之,保险公司通过证券投资基金间接投资于股本证券,在没有控制权的情况下,最终无法回避保险公司特定投资战略目标与证券投资基金之间的矛盾,所以,保险公司将一定比例的资产直接投资于股票市场或作为发起人设立专门的保险投资基金投资于股票市场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在住宅抵押证券等消费金融领域投资的可行性  

  发展住房融资体系是我国居民市场化改革政策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与银行等传统的住宅抵押融资机构相比,保险公司具有两个显著的优势,一是保险公司可以积聚大量长期资金,这与住宅抵押贷款对资金期限的要求正好匹配;二是保险公司具有强大的营销体系,更能够向居民个人推广这种消费金融产品。因此,住宅抵押贷款是非常适合保险公司投资的工具。  


  根据国际经验,保险公司投资于住房抵押贷款市场,可以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保险公司直接向消费者个人提供住房抵押贷款融资,在这种方案下,保险公司必须建立独立的抵押贷款管理机构,自己完成全部的住房抵押贷款融资过程;另一种方案是银行等机构将自己发放的住宅抵押贷款证券化,保险公司购买银行发行的住宅抵押贷款证券,在这种方案下,保险公司可利用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的专业化优势,而商业银行则可以通过发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提高资产的流动性,以与其大量短期存款匹配。  


  进一步开放企业债券市场资产管理等其他渠道  

  目前,保险公司仅可以投资于信用等级AA+以上的中央级企业债券,在我国目前企业债券市场规模小,违约风险大的情况下,这是一个合理的规定。但是,随着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和规范,股票市场融资的成本将逐渐上升,对于众多的现代企业来说,必然要从公司控制权、融资成本等综合因素考虑,选择企业债券等其他融资方式。在企业债券市场逐步成熟以后,允许保险公司投资于更多的高信用等级企业债券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但是,在近中期,考虑到企业债券市场的高风险、低收益率,保险公司最好不要过快地扩张企业债券投资的范围。  


  保险公司通过间接、直接股本投资,在实践中增强投资管理能力后,可以进一步考虑允许保险公司从事社会保险基金、企业自身的退休基金等资产的管理,发挥保险公司在保险资金投资方面的专业特长。在利率进一步市场化和人民币可自由兑换实现以后,保险公司会进一步需要利用利率期货、外汇期货等衍生工具管理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并需要在国际资本市场上扩大投资范围,以更好地分散风险。  


  对于保险公司这样的长期投资者而言,开放投资渠道必然需要随着资本市场的完善逐步进行。但是,除了资本市场发育的外部条件以外,保险业和保险公司内部条件也是非常重要的。投资渠道开放的最重要条件是保险公司必须具有完善的企业治理结构,这一点,在我国市场上尤其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我国各保险公司企业制度形成的历史背景不同,其企业治理结构的完善程度和改革的难易程度也不一样。所以,投资渠道的进一步开放,可以从一些新兴的、治理结构相对完善的公司开始试点。监管机构对保险公司投资的监管,应逐步从现在具体投资行为监管、投资资产比例限制向以偿付能力为核心的资产风险管理方向过渡。 


 
* 本信息仅供用户参考 *
编辑:小何 欢迎投稿!
讨论:我有不同看法打印本页
 相 关 文 章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栏目导航 | 在线投稿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B2B
2004-2009©版权所有:农资网,未经授权严禁转载,农资网保留一切权利
客户中心:0371-63563512 13903839098 技术支持:0371-6356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