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设为首页
VIP会员专区
广告服务
在线投稿
首页
|
信息
|
市场
|
供求
|
产品
|
招商
|
价格
|
企业
|
会展
|
商城
|
科技
|
报价
|
周报
|
区域
农药
化肥
种子
尿素
复合肥
农膜
农机
植保
农资
外贸
港口
统计
分析
评述
预测
标准
图库
国际
政策
文 章 阅 读
返 回
信 息 检 索
2003年保险市场将有什么变化
更新时间:2003-8-20 14:29:49
文章来源:中国农资网
浏览次数:5430
有望成立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保险业将进一步开放
尽管中国的保险业起步时间不长,但在刚刚过去的2002年,依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全国保费收入突破3000亿元,人身险保费2274.8亿元,增加了近60%。这样的数字表明,随着保险业的日趋成熟发展和人们保险意识的提高,更多的消费者开始认可保险这一理财和保障的金融工具。
那么,今年,在中国加入世贸的第二年,中国的保险市场又将会有哪些变化?消费者将从中得到哪些实惠?
■惩处保险销售欺诈将有法可依
无论是从今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的新《保险法》,还是保监会主席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保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都强调了对被保险人的保护和对市场的监管力度。
《保险法》中除规定了保险公司对被保险人的个人隐私负有保密义务、明确人身保险的被保险人在获得保险赔偿后仍享有向侵权的第三人请求赔偿的权利外,还强化了保险公司对保险代理人的管理责任。
如规定保险代理人根据保险人的授权代为办理保险业务的行为,由保险人承担责任。明确了保险代理人有超越代理权限行为时,保险公司应当承担保险责任。而对于消费者而言,在遇到欺诈销售保险的情况时,就有了法律的依据,可以要求保险公司承担责任。
中国保监会主席吴定富也在日前强调,将尽快完善《保险法》配套措施,加紧起草《保险违法行为处罚办法》等法规,使保险监管进一步法制化。他还指出,保险公司应提高对分支机构的管理责任,分支机构违法违规,保险公司总公司将受罚。
保险监管的加强,必将促使保险公司加强对代理人及各营业机构的管理,有效地减少和杜绝欺诈、误导行为,将使保险市场的天空更加清澈。
■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有望成立
尽管2002年是中国保险业增长最快的一年,但与此同时,保费增长与资金运用收益偏低的矛盾也更加突出。由于保险资金可运用的渠道有限,只限于购买基金、国债和银行存款,大量的保险闲置资金和不见生气的保险资金收益率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一矛盾已经直接影响到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和经营的稳定性。”吴定富日前透露,为了解决保险资金运营与保费收入规模不相称的矛盾,中国保监会已经开始着手组织成立“保险资金运用研究小组”,专门研究保险资金运营问题。有关部门还将为保险公司制定“特殊的政策”予以支持。而除了支持条件成熟的保险公司上市外,他还强调有条件的公司可以成立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对于广大的投保人来说,这无疑又是一个利好消息,因为保险公司的资金盈利提高了,将直接影响到保单的升值潜力和保险的安全稳定。
■保险业进一步开放受惠的不仅是消费者
今年是中国加入世贸第二年,根据我国加入世贸的承诺,今年将在去年开放5个城市(上海、广州、大连、深圳、佛山)的基础上,再开放北京、成都、重庆、福州、苏州、厦门、宁波、沈阳、武汉和天津等10个城市。
此外,去年共有6家外国保险公司获准进入中国市场,16家外资保险营业机构正式开业。可以想象,今年将会有更多的外资保险公司进入国内市场。
有人说:“中国加入世贸后保险业开放的最大受益人是消费者。”此话不假,尽管进入国内市场营业的外资保险还不算多,但外资保险所带来的亲切规范的服务和颇有竞争力的产品,已经让一些城市的消费者尝到了甜头。
而中国保监会国际部主任孟昭亿则认为,开放的受惠者不仅是消费者。他指出对外资的逐步开放,促进了政府向市场监管者的职能转变,同时外资保险公司的进入,给中资保险公司不仅带来竞争压力也促进了其从经营理念、管理方式、产品、服务等多方面进行变革。
* 本信息仅供用户参考 *
编辑:
小何
欢迎投稿!
【
讨论:我有不同看法
】
【
打印本页
】
相 关 文 章
[图]
Humphry狗公仔及仓鼠新娘异军突起
(2003-11-5)
装运 Shipment
(2003-9-8)
对外贸易与外贸关系 (4)Foreign Trade & Foreign Trade Relationship
(2003-9-8)
对外贸易与外贸关系 (3) Foreign Trade & Foreign Trade Relationship
(2003-9-8)
对外贸易与外贸关系(2) Foreign Trade & Foreign Trade Relationship
(2003-9-8)
中国保险市场一枝独秀
(2003-8-20)
保险外汇业务有规范
(2003-8-20)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在沪设立机构
(2003-8-20)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栏目导航
|
在线投稿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B2B
2004-2009©版权所有:农资网,未经授权严禁转载,农资网保留一切权利
客户中心:0371-63563512 13903839098 技术支持:0371-63563137